- N +

星光初现:校园里的阳光少年

星光初现:校园里的阳光少年原标题:星光初现:校园里的阳光少年

导读:

星光初现:校园里的阳光少年2012年秋,大学新生报到的第一天,我就注意到了那个站在银杏树下、背着画板的男孩。他正仰头看着飘落的银杏叶,阳光透过树叶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——这就...

星光初现:校园里的阳光少年

2012年秋,大学新生报到的第一天,我就注意到了那个站在银杏树下、背着画板的男孩。他正仰头看着飘落的银杏叶,阳光透过树叶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——这就是张晓阳给我的第一印象。后来我们被分到同一个宿舍,我才知道他来自云南大理,是个白族男孩,身上带着少数民族特有的热情与朴实。

晓阳有个特别的习惯:每天清晨六点准时起床,在宿舍天台画日出。他说这是从小跟爷爷学的,爷爷告诉他"太阳每天都是新的,人也要每天重新开始"。这个习惯他坚持了整整四年,风雨无阻。我们宿舍的其他人常常调侃他是"追太阳的人",他却笑着说:"我追的不是太阳,是光。

大二那年美术系举办写生比赛,晓阳选择了校园最不起眼的锅炉房作为题材。当他把那幅《温暖制造者》展示出来时,所有人都震惊了——锈迹斑斑的铁皮、扭曲的蒸汽管道、灰暗的砖墙,在他笔下却呈现出不可思议的生命力。评委老师说:"这孩子的眼睛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美。"那次比赛他获得了特等奖,奖品是一套进口颜料,他却转手送给了美术系的贫困生学妹。

乘风破浪:创业路上的跌宕起伏

毕业那年,我们都按部就班地找工作,晓阳却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——去贵州山区支教。"我想看看不同的生活,也想让自己沉淀一下。"他轻描淡写地说。在黔东南的那一年,他不仅教孩子们画画,还用废旧物品制作教具,带着孩子们把斑驳的校墙变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布。他寄回来的照片里,总是站在一群笑容灿烂的孩子中间,比在大学时更加神采奕奕。

2018年,晓阳回到城市,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。他创办的"微光文创"起初只有三个人,挤在二十平米的办公室里。记得公司接的第一个大单是为连锁咖啡馆设计杯套,晓阳带着团队连续熬了三个通宵,方案却被甲方否决了五次。那个雨夜,我去办公室找他,看见他趴在电脑前睡着,桌上散落着三十多版设计稿。就在所有人都劝他放弃时,他突然灵感迸发,将云南扎染工艺与现代插画结合,创作出惊艳的"民族风"系列,这个设计后来成为该品牌的标志性产品。

创业第三年,公司遭遇最大危机。合伙人携款潜逃,重要客户集体违约,晓阳一度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。我去他住处,发现他正在煮泡面,墙上贴满了写着"坚持"的便利贴。他苦笑着说:"现在我终于明白爷爷为什么让我每天看日出了,原来黑暗之后真的有光。"靠着这股韧劲,他重新组建团队,转型做非遗文化IP开发,让公司起死回生。

星河长明:照亮他人的温暖光芒

星光初现:校园里的阳光少年

2022年,晓阳发起的"乡村美育计划"正式启动。他带着专业团队,为偏远地区学校设计美育课程,培训当地教师。这个项目不赚钱,但他做得比商业项目还认真。"这些孩子中可能藏着未来的艺术家,我要帮他们打开那扇窗。"他说。去年冬天,我们一起去云南项目点考察,看到孩子们用他设计的材料创作的画作,色彩大胆奔放,充满生命力。一个小女孩骄傲地展示她的作品《我的太阳》,晓阳蹲下身认真地说:"你画得真好,太阳就该是这样的。

生活中的晓阳是个不折不扣的"生活家"。他租的房子永远布置得像艺术工作室,阳台上种满多肉植物,墙上挂着自己创作的抽象画。他做得一手好菜,尤其擅长云南特色菜,我们朋友聚会最爱去他家蹭饭。他总说:"食物和艺术一样,都要用心感受。"去年我失恋,他什么安慰的话都没说,只是默默做了一桌菜,开了一瓶自酿的梅子酒。三杯下肚,我才发现盘子里拼出了一个笑脸。

今年春天,晓阳在洱海边买了栋老房子,改造成"艺术家创作基地"。上个月我去参观,看见他正和几位民间艺人讨论扎染创新。夕阳西下,他站在染坊前,蓝色的围裙上沾满颜料,笑得像个孩子。那一刻我忽然明白,他追逐的从来不是功成名就,而是那份照亮自己也能温暖他人的光芒。

张晓阳就像一颗小行星,在自己的轨道上坚定前行,同时用温暖的光亮影响着周围的人。他教会我: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到达某个目的地,而是在前行路上始终保持对美好的感知力和创造力。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:"我们都是追光者,但别忘了自己也可以发光。

返回列表
上一篇:
下一篇: